《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09年實施后,一輪物流園區建設大潮在全國范圍內涌起,一時間,各種物流園區紛紛興起,物流業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景象。此種現象被業內人士稱之為"繼幾年前大上鋼鐵產業和房地產業之后的更大范圍的圈地運動。"如何不讓國家發展物流業規劃演變為"圈地運動"?這成為業內人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借 "物流"名義占地
記者在某地鋼材市場采訪,路旁邊一塊空地引起記者的注意。問路邊的居民,他們告訴記者,這是某某物流園區的土地,"已經圈了兩年了,到現在還是空著的,不知道到底要建什么。""土地資源越來越稀釋,先占住一塊地,下來做什么再說。"記者在某地采訪,看到一片片的土地都劃上了圍欄,先占地就占住了商機。"我們這個物流園區就有商戶不是搞物流,而是圈了地做房產生意。"在一物流園,商戶對記者說。"企業大力發展物流的目的并非延伸產業鏈,而是找機會在這輪新圈地運動中占得先機。"曾有媒體這樣評價此輪物流園區建設的熱潮。"我們現在買了2000多畝地,如果自己建園區用不了的話賣也好租也好都不會賠錢。"在某物流園區,園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圈地內他們已經建了一個鋼鐵物流園,還有一半的土地待規劃,"我們看重的并不是物流園本身能帶來多少盈利,而是物流園占用的土地升值。"上述工作人員直言。"政府有關部門是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批準企業物流園區立項的,但怎么批給企業土地,批多少,是當地政府來把關。"記者在相關政府部門采訪,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按照這樣的說法,職能部門批準企業物流發展規劃立項,地方政府按相關條文來批地,但是企業的行為誰來規范?是當地政府嗎?那么當地政府的行為又有誰來約束和檢查?
利益驅動市場升級
2009年3月,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目前在建和待建的物流園區項目中僅鋼鐵物流園就已超過百家。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范圍內的鋼材市場也有近千家,而且這近千家的鋼材市場有一部分要升級為物流園區。"我們正在準備搬遷,這里的地方太小了,而且是在市里,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我們正在找地,看看市區周邊有沒有符合要求的地方。"記者在河南和山東等地的鋼材市場調查,發現鋼材市場找地的情況比比皆是。
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的鋼材市場有一半以上是建在市里,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都要搬出城外,用地就成了一大難題。
然而事實卻是"鋼材市場的土地不好批,而用于房地產的卻能批下來,主要是利用了建設物流園區的名義。"人們對于此已經有所領悟。"對于鋼鐵企業來說,大力發展物流的要旨并非延伸產業鏈,而是不可錯過這輪借土地增值而大賺一筆的新圈地運動。"如此說法,似乎不無道理。"土地能夠帶來更為巨大的利益,這也是鋼鐵企業追求大規模物流園的根本原因。"業內人士說,"而且以物流園的名義更方便圈地。"
新的隱患正在形成
園區建設繁榮的背后,新的隱患正在形成。據統計,目前物流園區空置率在60%左右。在某些地方,一些地區建設的物流園區卻沒有多少物流企業入駐。"物流園區空置問題已經明顯存在,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否則會影響我國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業內專家提醒。
怎樣使物流園區發展不演變為"圈地運動"?"物流不能用行政區域來分割,而必須以經濟區域來布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指出。
丁俊發強調,各級政府應該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要按照經濟發展規律,"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建設物流園區,物流園區建設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園區規劃要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相協調。"
對此,專家建議,要加強對物流園區建設的整體規劃和可行性研究,綜合考慮全國和各地的實際情況,按照產業實際需求來建設園區。"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物流實際需求,建設范圍合理的園區,避免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和閑置。"
總之,不能借興建物流園區之名行圈地之實,那樣便違背了國家發展物流業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