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2-21 17:32:01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日前,"十二五"規劃中,電子商務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電子商務當中的應用將被重點扶持,產業鏈整合和物流配套工程將進一步得到促進,工業、商貿物流、旅游服務等傳統企業將深化電子商務應用,移動電子商務等新興商務模式將得到進一步的促進……
毋庸置疑,有上述大背景作支撐,2011年電子商務必然迎來它健康的"盛年"期。2010年,國內電子商務子企業各占一隅,百花齊放般出現在各個不同領域。人們熟知的例如淘寶、京東、卓越、阿里巴巴、凡客等。可以說,土地、房租、油價的上升成就了電子商務。這也是2010突如其來地暴發"團購"潮的主因。
但是,"網購"不僅將電子商務推向一個展新階段,伴隨而來的相關問題,大大困擾著電子商務企業與消費者。現在,一到年關,貨物就送不出來,快遞也就成了慢遞。
業內人士深知,電子商務只有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支付二是物流,才能成就其健康持續的發展。眼下,整個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超出了物流業的建設速度,使得"物流爆倉"事件頻發。"爆倉"即指快遞公司收到太多快件,來不及分揀,大量快件滯留,難以及時傳遞到客戶手中,使得電子商務在紅火的同時也飽受詬病。
時值2010年年底,商家展開各類促銷活動,激起大量消費者的購買欲;以至于出現快遞業務量暴漲,難以應付年底購買潮。2010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進行促銷活動,以李寧為例,促銷之前每天訂單量大概在6000~7000單,當天,李寧接了9萬個訂單。由于之前配備的人力、物力無法滿足從倉儲到快遞這種爆發式的增長,從而出現"爆倉"事件。
專業人士總結認為,"11.11"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快遞業務發展過快與業務量不穩定之間的矛盾結果。受到油價、人員工資、土地等方面的綜合影響,產生貨物大量積壓的現象。眼觀快遞、物流公司難以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相配套,一些物流企業出現競爭。實際上,2010年,快遞物流的跨界地盤之爭是電子商務行業的熱點之一。雖然物流中心在不斷構建,但是由于難以與網絡業務增長高峰,使其還是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增長。主因在于分撿量太大,一般來說,很多物流公司都是人工進行分撿,所以也就出現了"暴力分撿"的情況,引起廣大消費者的公憤。
據統計,快遞業目前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長,已經3倍于GDP的增長速度。但由于快遞是電子商務行業產業鏈中最傳統的一個環節,因此其增速還是趕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
由于B2C的物流載體主要是快遞公司,中國的快遞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欠缺;且電子商務企業往往集中在大城市,而越來越多的訂單來自于中西部或者三四級中小城市,也使得快遞業面臨復雜局面。
一位電子商務公司負責人感同深受:"其實真正的問題在于連接這個的兩端,物流的發展困局解決應該在分貨和最終幾公里的配送上面,也就是從配送中心到用戶手里的過程,這個環節現有的物流公司不好解決。"
最近,四川省出臺構建第三方物流服務體系的三年規劃,到2012年,四川省第三方物流收入增加增值幅高于同期GDP增幅2個百分點。
物流業只有做到精確細致的服務,或者電子商務企業直接參與物流,也許電子商務會出現新的變局。毫不夸張地說,隨著網購管理的日益規范化,支付系統的不斷完善,最終未來的電子商務企業間的競爭,生死可能就決定在這最后一公里上。也許,你的物流比別人快一小時,你就搶先成功。
當前,物聯網、物流本地化、社區學校、專業貿易市場等,都是解決物流業出現問題的方向性手段。要解決電子商務的最后一個短板,解決物流業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瓶頸才會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