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20 09:37:48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疫情大考下今年中國經濟已實現正增長,成績來之不易。
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背后,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升級方興未艾,消費連續多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線下消費受到影響,新型消費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通過4個方面15項政策措施加快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
筆者注意到,《意見》為新消費的發展提供了諸多具有指導性的建議。其中再次強調了新消費擴容提質之下,物流作為基礎設施存在的重要意義,一系列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已然箭在弦上。如,提升電商、快遞進農村綜合水平,推動農村商貿流通轉型升級。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加快農產品分撥、包裝、預冷等集配裝備和分撥倉、前置倉等倉儲設施建設。
流通是聯結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紐帶,而物流作為流通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消費風起云涌的當下更是凸顯出了戰略層面的重要意義。
按照國家對于新型消費網絡節點的規劃: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打造新型消費增長極,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強中小型消費城市梯隊建設。而大到區域消費中心建設,小到消費城市建設,前提均是具備強大的輻射帶動能力,同時在資源整合方面有一定優勢。在這其中,新消費下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則是以區域消費中心建設“倒推”得來的更加適應發展需要、結合區域特色的產物。
除此之外,國家還將規劃建設城鄉融合新型消費網絡節點,積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優化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便利店、農貿市場等城鄉商業網點布局,引導行業適度集中。完善社區便民消費設施,加快規劃建設便民生活服務圈、城市社區鄰里中心和農村社區綜合性服務網點。
從以上規劃不難看出,與新消費一并促進消費增長、優化消費結構、提高消費整體水平的另一條路是“消費下沉”。這同時也進一步強調了加快補齊“五環外”物流基礎設施短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反映到市場層面,剛好對應近年來不斷在下沉市場掘金的電商、物流巨頭們。
總而言之,在新消費形勢下,國家政策給予了明確指向。無論是已經來臨的“雙11”大促,還是下一張中國經濟成績單,更好發揮消費“壓艙石”作用,擴容新消費,都離不開物流基建的“撐腰”,建設一張廣袤、深入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