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我國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突出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在加大簡政放權、減稅降費力度方面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與此同時,各地扎實推進各項已出臺政策落實工作,因地制宜出臺了一系列細化舉措,把物流降成本工作向縱深推進。在有關部門和各省區市共同努力下,物流降成本工作取得積極成效。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4.6%,實現“五連降”。為進一步總結推廣各地物流降成本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示范帶動更多領域挖潛降本,助力經濟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地物流業牽頭部門進行了認真梳理總結,并組織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和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改革報、中國發展網等委屬媒體分赴相關省市開展集中采訪報道活動。現將部分媒體報道和各地物流降成本經驗做法梳理如下,供參考。
廣東:創新培育物流行業發展內生動力
商品要順利地從生產者手中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必須經過流通領域,即要經過物流、批發及零售等環節,從而實現從商品到貨幣“驚險的跳躍”(馬克思《資本論》論述)。
大家知道,售賣給消費者的商品的價格構成中,物流成本占到商品總價格相當大的比重。如果降低了物流費用,商品價格則會降低,企業和老百姓都同樣受惠,這正實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物流大省,廣東在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我們積極逐項落實相關降費和優惠方案,預計全年可降低客戶物流成本2.5億元。同時,為進一步落實降低‘粵港澳大灣區’進出口企業物流成本,提升廣州港競爭力,加快推進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從2018年1月1日起,廣州市政府免除廣州港貨物港務費,地方政府留存部分和港口設施保安費公共統籌部分,為此每年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超1億元。另外,我們積極推動政府采購查驗相關服務。廣州港南沙港區在全國率先實施對查驗沒問題的集裝箱因查驗產生的費用由政府采購,每年可為客戶節約6500萬元成本。”日前,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的物流企業降低成本的采訪中,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高興地對本報記者如是介紹。
不僅僅是廣州港集團。
“在實體經濟中,建筑材料行業的物流運輸一直是行業的痛點,一方面建材屬于物流中的‘重貨’,運輸的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由于瓷磚屬于易碎品,運輸中的損壞率更是加大了制造企業和整個銷售產業鏈的成本。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從而造成陶瓷行業物流費用在整個倉儲體系費用的占比非常大。”這次采訪中,廣東金意陶陶瓷集團副總經理朱煒煜作為唯一的制造業企業代表也興奮地對記者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家物流成本降低政策的逐步推進實施,我們確實感受到國家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持,并也真切的獲得了一定的實效,企業的成本負擔得到了進一步的降低,讓我們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研發生產中。”據他介紹,該公司近年來整個倉儲物流費用從14%左右持續下降到8%左右。
據了解,物流費用占比的降低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大型、專業的物流企業的引入。據朱煒煜介紹,過去,陶瓷行業物流基本是企業自建或者是與小型物流公司合作,但他們在資源整合方面能力很弱,并缺乏規范化和標準化,因此物流成本相對較高。如今,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引導,已經有一些市場化的倉儲物流公司開始重視和進入陶瓷行業的專業化倉儲、市內終端配送等領域,這類獨立第三方的專業物流企業通過行業資源的整合和規范化的操作,可以帶來很多的規范和整合紅利,比如倉儲的有效利用、配送線
路優化、專業和高效的后臺管理等,而這將有利于個體企業從繁重的自建物流的低效和高成本中解脫出來。
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推動全省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出臺實施了簡政放權、降稅清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實降低物流成本,培育物流發展內生動力。
大力推進投資便利化改革。廣東在全國率先探索對內資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清單管理,以清單方式列明禁止準入類和核準準入類企業投資項目。目前,廣東物流領域企業投資項目均實行備案制,除跨地市項目外,所有備案項目均在項目所在地市辦理。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推進并聯辦理,將包含物流項目在內的投資項目立項、報建、驗收階段可能涉及的審批事項優化整合,對保留的審批事項,爭取對外承諾辦理時限總體壓縮至法定時限的三分之二左右。開展“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創新,全面推進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平臺建設,全省所有物流領域企業投資項目均可在網上統一申辦受理,部門內部同步辦理、聯合審批、一文出具,減少了企業往返于不同職能部門送件的時間。
簡政放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依法委托下放一批道路運輸省級行政許可事項,積極開展“互聯網+車輛審驗”模式,實現企業運輸車輛年審業務辦理“零上門”,優化公路超限運輸許可辦理流程,加強和規范治超執法工作,取消營運車輛二級維護強制性檢測。深化企業住所(經營場所)改革,簡化住所登記提交材料,在同一行政區劃內,物流業企業各網點無需逐個辦理工商登記,可以按照“一照多址”的規定只辦理一個營業執照,大幅提高物流業企業登記注冊。
降稅清費切實降低物流費用
進一步降低稅收負擔。據廣東發展改革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廣東出臺“支持實體經濟十條”政策后,在國家規定的稅額幅度內,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輛車船適用稅額,城鎮土地使用稅降低到全國較低水平,從2017年起執行至2019年調整后預計年減稅60億元;車輛車船稅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其中貨車從96元減少至16元,減幅達80%),從2018年起開始實施,預計年減稅18億元(其中企業減稅5億元),物流領域的倉儲和運輸主體受益明顯。
全面清理規范物流相關收費。據廣東交通部門介紹,廣東取消了18個地市車輛通行費年票制,不再收取年票制年票、普通公路次票和高速公路出口代收次票,全省取消165個收費公路項目,撤銷58個普通公路收費站,減少收費公路里程3155公里;對行經43個省屬國企路段并使用粵通卡支付車輛通行費的的合法裝載貨運車輛,試行通行費85折優惠。繼續落實鮮活農產品免費和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等措施。根據國家部署,取消電氣化鐵路配套供電工程還貸電價,等額下調鐵路貨物運價,放開港口勞務和船舶供應服務收費標準,規范勞務費收費計費方式,簡化港口收費項目,降低部分項目收費標準。以上措施每年為社會減負約110億元。
創新體制機制市場活力釋放物流
積極保障物流行業用地。廣東高度重視物流行業發展,充分發揮規劃引領和用地政策扶持作用,有效保障了物流行業的用地需求,降低了物流行業的用地成本。經統計,2017年全省共供應物流倉儲用地68宗,面積373.94公頃,總出讓金額為21.09億元,平均用地成本為563.99元/平方米,與其他工業用地的
用地成本547.42元/平方米基本持平,遠低于商服用地13945.47元/平方米、住宅用地10212.02元/平方米及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1179.55元/平方米的用地成本。廣東省鼓勵物流企業租賃工業用地,土地租賃期限最長不超過20年,土地承租方可憑土地租賃合同和繳款憑證辦理有關規劃、報建等手續,在租賃期內,地上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可以轉租和抵押,有效降低土地初始取得成本。進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符合規劃以及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在工業用地、倉儲用地上對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和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建筑密度的,不再征收土地價款差價。另外,廣東省還將農產品產地初級加工、田間冷鏈倉庫、烘干設施用地等農產品物流設施納入設施農用地的范圍,按設施農用地進行管理,簡化農村物流業用地手續,激活農村物流業發展。
推進物流標準化試點建設。以托盤標準化及其循環共用和城市配送體系標準化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試點城市物流標準化工作,托盤總量及標準化托盤保有量不斷提升,標準托盤占比大幅提高,標準化設施設備改造推進效果顯著,試點企業物流效率明顯提升,提升了全省物流標準化水平。廣州市在試點工作中形成了以制造業龍頭企業帶動、商貿分銷龍頭企業帶動和零售龍頭企業帶動等三種主要模式,被國家列入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復制推廣。
積極拓寬融資方式。參照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做法,廣東組建廣東省專項建設基金,支持包括物流項目在內的重大項目建設,并舉辦重大物流項目推介會,宣傳省專項建設基金政策和融資租賃政策,向金融機構推介一批物流重大項目,推動降低物流企業融資成本。
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完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積極推進多式聯運重大項目建設。強化重要港口與鐵路、公路的銜接,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廣東積極推進廣州南沙港鐵路、汕頭廣澳港鐵路、茂名博賀港鐵路等疏港鐵路項目和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東海島至雷州、南沙至中山等一批具有疏港功能的高速公路規劃建設。積極推進東莞石龍、廣州大田、深圳平湖南等鐵路物流基地建設,完善鐵路與公路、水路聯運中轉設施,提升站場物流服務功能,推動鐵路貨運站場發展成為鐵路物流中心。加快推進中外運(廣東)“東盟—廣東—歐洲”公鐵海河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珠海港高欄港區和廣州港南沙港區鐵路多式聯運示范工程。
加強物流通道建設。依托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廣東積極推進多條國內國際物流通道建設。陸路方面,構建了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川貴廣—南亞等國際物流大通道,開通了“中歐班列”、“中韓快線”等國際貨運班列;港口方面,主要港口開通超過300條國際航線,與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締結友好港口68對;航空方面,全省民用機場共開通航線680多條。城市配送體系日益完善,物流渠道不斷下沉,服務網絡向縱深發展,逐步形成物流基地、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四級城市物流配送體系,配送能力大幅提高。全省農村物流網絡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縣域、鄉鎮物流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布局,順豐速運推出“快遞下鄉計劃”,阿里巴巴與廣東啟動“千縣萬村計劃”,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全省1128個鄉鎮共設有快遞鄉鎮網點4741家,覆蓋鄉鎮1017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0.2%,有效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
鼓勵物流新業態發展培育降本增效新動能
支持第四方物流發展。廣東積極推進“互聯網+現代物流”發展,加強物流信息化基礎建設,促進線上線下聯動,廣東省零擔貨物運輸服務信息登記監管系統、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監測平臺、南方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林安物流信息交易平臺等一批信息平臺項目投入使用,加強貨物流量、流向的預測預警,優化貨物運輸路徑,推進“互聯網+”運輸協同發展。特別是針對物流行業存在的貨物欺詐、拖欠貸款、攜款潛逃、肆意漲價、泄漏信息等信用缺失問題,打造第三方信用信息平臺,對物流市場各類主體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降低物流交易成本。積極開展無車承運人試點,遴選首批38家省級試點企業,采取“動態監測、定期評估、逐步淘汰”的辦法,培育了一批運作高效、服務規范、競爭力強的無車承運人。
支持供應鏈創新發展。廣東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供應鏈企業的投入,探索解決輕資產的供應鏈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鼓勵供應鏈企業向上游拓展協同研發、眾包設計、解決方案等專業服務,向下游延伸遠程診斷、維護檢修、倉儲物流、技術培訓、融資租賃、消費信貸等增值服務,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提供個性化、一體化服務,提升制造產業價值鏈,促進制造服務化發展。積極開展供應鏈管理試點示范、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范工作,認定230家省級供應鏈管理試點企業和34家示范企業,并扶持37對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項目建設,鼓勵聯動企業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加大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力度,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國超90%的供應鏈管理企業集中在廣東,涌現出怡亞通、嘉誠等一批供應鏈管理上市企業。
推動貨運物流業綠色發展。廣東科學利用全球環境基金贈款,組織15家物流企業、1600多臺貨車開展綠色貨運試點,每年可節約燃油1000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3萬噸。組織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推動城市貨運配送綠色高效發展,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馬思泳 皮澤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