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5-23 16:49:56 | 來源: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
最近一段時期,過路費、亂罰款、違規收費、進城難、進場費等種種亂象被頻頻曝光,而導致物流業成本高企的隱性原因--重復計稅問題則讓人們看到了問題更為復雜的一面。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西部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王磊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物流行業出現的難題并非無解,關鍵是政府相關部門要給力。
企業不堪重負
在廣州番禺貨運碼頭,廣州宏峰物流公司總經理張晶林和船務總監黃毫生正在監管從廣州運往海口的一批貨,這是一批近千噸的鋼材。
雖然他們以19000元的價格拿下了這個單子,但在轉包給碼頭的過程中,實際毛利潤只剩下216元,其中需要繳納的稅額是1345元,其中包含重復納稅657.35元,而重復納稅額則是利潤的3.04倍。
"客戶在碼頭有一筆裝卸費用,這筆裝卸費本身已經繳了稅。"張晶林說。
"碼頭裝卸費是我們無法抵扣的,等于是碼頭把裝卸稅已經繳過了,我們還要再繳一次。"黃毫生說。
這筆重復征稅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宏峰物流財務總監劉錦東給記者拿出了這單貨的整套票據。從廣州到海口的整體運費是19902元,繳稅688.34元。貨物到達碼頭,物流公司就只能履行監管義務,把涉及碼頭搬運的項目外包給碼頭,但碼頭是獨立法人,所有在碼頭產生的搬運費用都不能抵扣,還得再繳一次裝卸稅。
劉錦東分析稱,重復計稅加重了企業的運輸成本,這筆費用自然會轉移到商品價格上去,而物流公司的毛利潤只有216元,可以說是微利。
張晶林告訴記者,水運碼頭的業務量占了公司的一半左右,這種重復納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公司每年重復納稅的額度最少有幾十萬。有的業務,如果客戶給的價格過低,他們就只能忍痛割愛。
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桂壽平也表示,目前水路與陸路,公路與鐵路的聯運業務已經成了重復納稅的重災區。
"重復征稅將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后果。"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重復征稅不僅增加了物流業的負擔,而且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效率;更為重要的是,重復征稅導致物流成本大幅提高,通過價格傳導機制,將引發相關商品價格上升,進而加劇通貨膨脹局勢,不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
試點力度不大
物流業重復計稅的現象已經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呼吁改革物流稅制的呼聲逐漸強烈。這一現象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一些稅制改革試點工作正在進行。這似乎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稅制改革的進程并不順利。
德利得物流總公司運營總監惲綿告訴記者,2008年,德利得公司成功申請成為第四批物流試點企業后,企業外包的運輸和倉儲業務都能抵扣稅,降低稅金比例達到24%。"重復納稅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倉儲業納稅額減少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惲綿說,其實這個數額挺大,占德利得公司利潤的三分之一左右。
事實上,自從2005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確認了第一批納入試點的物流企業名單以來,已歷經5年多的時間。《關于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試點企業將承攬的運輸、倉儲業務分給其他單位并由其統一收取價款的,應以該企業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付給其他合作方的余額為營業額計算征收營業稅。這條看似避免重復納稅的重要條款,卻讓試點企業遭遇新的難題。
惲綿介紹,外包給個體運輸戶的業務占了德利得公司整體業務量的三分之一,但這部分業務取得發票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讓企業無法抵扣稅款。另一方面,德利得屬于集團企業,分別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目前天津和北京總部都是試點單位,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但因上海和廣州兩處子公司還未審批,就不能享受同等待遇,使公司整體優勢無法發揮,所得稅也無法集體繳納。
即便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因為能夠抵扣企業成本,降低稅金,物流企業對于申請稅收試點還是趨之若鶩。不過,企業要想加入試點名單并不容易。試點工作開展5年來,全國600多萬家物流企業被批準進行試點改革的不過500多家。
惲綿告訴記者,試點的門檻有三個方面:一是營業稅年納稅100萬;二是不能有不良納稅記錄;三是必須是物流企業。此外,試點企業首先要具備規模和實力,在申請過程中要申報多種報表和財務資料,而且要經過國家發改委、物流聯合會、國家稅務總局等多部門的審核。
"按照現在的稅制,雖然增值稅有了轉型,但是它沒有解決擴圍的問題,這些物流企業仍然在營業稅覆蓋之下,而營業稅沒有一個抵扣概念,這是在第三產業里面容易出現重復征稅的根本原因。"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評價說,目前推進的稅收改革試點帶有因地制宜的地方色彩,而并非是一個全國統一規范的方案。
稅改亟須破冰
一項稅收政策的改變就能讓一家企業每年增加三分之一的收入,這樣的改變或許就能決定一個行業是興盛還是衰落。但是在600多萬家物流企業中只有不到600家才能享受試點優惠,這對全行業來說甚至連杯水車薪都談不上。絕大部分物流企業不但享受不到優惠,反而還因為這種差別待遇而遭受了不公平競爭。
據了解,在2009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物流產業振興規劃時曾考慮推進物流業的稅制改革,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設想直到現在依然沒有結果。物流業作為經濟體系中的循環系統,其功能和重要性毋庸置疑,有業內人士呼吁,應該用更合理、更有效率的市場規則來引導物流業發展,讓中國經濟的血液流通更順暢、更快捷,物流業的稅制改革應該盡快破冰前行。
"對于營業稅繳納過程中重復征稅的問題,最徹底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其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之內,這樣就能解決稅收抵扣問題。"北京市法學會金融與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孫建波建議,以后國家應以征收消費型增值稅為主,逐步從征收營業稅轉成征收增值稅。在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時,要統一各行業稅率,減小增值稅優惠范圍,征收營業稅時采用增值稅計稅原理,實行差額征稅,消除重復征稅。
孫建波的設想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的建議不謀而合。賀登才說:"我們向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做過一些匯報交流,總體來看,通過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就可以解決一個重復納稅的問題。"
高博軒建議說,解決重復收稅可以從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重新確定物流服務營業稅計征基數,將原先對物流企業征收的稅收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之內,并實行差額征稅,消除重復征稅現象;二是為物流行業提供一個更合理的政策環境,通過更合理、更有效的市場規則引導物流業發展。